# day01-AppId与基本语法
# 今日学习目标
1、熟悉APPID与微信开发者工具使用
2、熟练配置项目与沉浸式导航栏
3、掌握数据绑定并能实现双向数据绑定
4、掌握列表渲染与条件渲染
5、了解模板使用
6、掌握WXS的使用
# 预:微信小程序账号注册与APPID获取【了解】
访问 http://mp.weixin.qq.com/ ,并点击 立即注册
:
点击:
然后填写邮箱和密码(记住:如果你的邮箱注册过微信公众号,请重新注册一个邮箱):
点击注册,并且登录邮箱去激活:
到邮箱中点击激活链接:
跳转到小程序官网后:
选择“个人”,然后按照要求填写:
扫码确认后,点击继续:
点击确定,就会跳转到小程序后台,这时候,点击左侧“开发”,再点击Tab栏“开发设置”,就可以获取到APPID了:
这个APPID只有自己能用,其他人是无法使用的。
# 一、微信小程序官网【了解】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
# 二、APPID注册【了解】
从官网这里进去:
选择小程序进行注册:
然后按照流程,填写好账号密码等信息即可。
若在填写过程中,需要你选择企业类型,请选择个人。
如果依然不知道要怎么操作,请查看《微信小程序账号注册与APPID》
# 三、获取APPID【掌握】
注册后,回到登录界面,登录刚刚注册的账号,进入系统后台,找到左侧的 开发
:
虽然我们的小程序在学习阶段,可以用测试号进行开发,但我们后期需要用到云开发,云开发要求必须有appid,因此,请尽快注册。
# 四、创建项目【掌握】
打开 微信开发者工具
(下载地址:https://developers.weixin.qq.com/miniprogram/dev/devtools/download.html),扫码后进入到这个界面:
点击此处,新建项目,按照以下图示填选:
点击 新建
,创建成功,进入到以下界面:
若未能进入此页面,请按快捷键 ctrl+R
重新编译一次即可。
# 五、工具与目录介绍【了解】
# 1、开发工具介绍
工具使用方法听讲师讲述即可。
# 2、目录介绍
我们先学习静态页面开发,再深入学习云开发。因此,我们目前只需要关注 miniprogram
目录下的内容即可。
# 六、项目总配置文件【重点】
打开 app.json
后,我们可以看到,所有的页面的创建,都在 pages
这个数组中填写:
其中,哪个页面地址写在数组的第一项,编译/刷新整个浏览器时,哪个页面就会优先显示。
# 1、创建页面
这里我们把pages下,所有页面都删掉,把这个 pages
字段也清空,我们自己来书写一个页面:
# 2、沉浸式导航栏
与 pages
同级的 window
对象,可用于控制整个小程序的沉浸式导航栏,但每个 页面也可单独配置。我们先配置整个小程序试试:
# 七、配置Home页面【重点】
打开 home.json
文件,我们尝试隐藏导航栏:
# 八、项目总预览【了解】
# 九、页面文件介绍【掌握】
pages
目录下,每个页面就是一个文件夹,一个页面包含wxml、wxss、js和json文件,其中:
- wxml:相当于html文件
- wxss:相当于css文件
# 1、标签
标签分单双标签,书写格式与html完全一样,但在微信小程序里,没有div、span、p、h1-h6这些标签,它只有非常简单的两个最基本的标签:view(即:div) 与 text(即:span)。当然,还有其他经过封装的组件,我们后面会再做介绍。
# 2、JavaScript
微信小程序与vue.js框架用法大致相同,同属MVVM框架,都是由数据驱动视图更新。因此,js事件和变量的书写,也会与原生JS稍有差异。
# 十、数据绑定【重点】
在 home.wxml
页面写入:
<view>{{msg}}</view>
在 home.js
写入:
Page({
data: {
msg: '你好,世界'
}
})
2
3
4
5
如此,便完成了数据绑定。
可以看到,动态变化的数据,我们统一放在data里面。这里跟vue做个区别,vue中规定组件内data必须是函数,而小程序不用,使用一个对象表示即可。
小程序中,我们要记住,凡是调用data中的数据,在wxml文件使用时,就需要加 {{}},这语法便是著名的:mustache语法,也称胡子语法。
# 十一、双向数据绑定【重点】
# 1、修改data中的数据
小程序中,使用 this.setData()
来修改data中的数据。
# 2、方法绑定
一个标签需要调用一个函数(或称:方法),需要在标签上绑定事件,如绑定触摸事件(即:pc上的点击事件):
<button bindtap="tapFn">按钮</button>
然后在js中:
Page({
data: {
...
},
tapFn(){
// do something...
}
})
2
3
4
5
6
7
8
# 3、实现双向数据绑定
我们来实现双向数据绑定:
在 home.wxml
中:
<input value="{{msg}}" bindinput="iptFn"></input>
<view>{{msg}}</view>
2
在js中:
Page({
data: {
msg: '你好,世界'
},
// input值被修改时触发的函数
iptFn(e){
this.setData({
msg: e.detail.value
})
}
})
2
3
4
5
6
7
8
9
10
11
# 十二、列表循环【重点】
微信小程序实现for循环有好几种方式,一种是使用block标签来循环一段代码,当然,也可以直接在要循环的那段代码的外层,直接进行 wx:for
,看个人喜好。
<!-- 方法1 -->
<view class="box">
<view wx:for="{{arr}}" wx:key="*this">{{item}}</view>
</view>
<!-- 方法2 -->
<view class="box">
<block wx:for="{{arr}}" wx:key="*this">
<view>{{item}}</view>
</block>
</view>
2
3
4
5
6
7
8
9
10
11
js中:
Page({
data: {
arr: ['张三', '李四', '王五']
}
})
2
3
4
5
可以复制以上代码,到模拟器看看效果,会发现原来效果一样。
这里要注意几点:
- wx:key可以不写,但不写会报黄色警告;
- 保留关键字
*this
代表在 for 循环中的 item 本身,这种表示需要 item 本身是一个唯一的字符串或者数字; - 每个循环都会自带
item
与index
,不需要像vue一样写:v-for="(item, index) in arr"
; - 如果出现多层数组的循环,那就会出现item指向不明确,虽然小程序可以帮我们自动识别,但代码可维护性降低,因此,我们可以使用
wx:for-item="items"
来改变item的名称。
# 十三、条件渲染【重点】
# 1、wx:if
在框架中,使用 wx:if=""
来判断是否需要渲染该代码块:
<view wx:if="{{condition}}"> True </view>
也可以用 wx:elif
和 wx:else
来添加一个 else 块:
<view wx:if="{{length > 5}}"> 1 </view>
<view wx:elif="{{length > 2}}"> 2 </view>
<view wx:else> 3 </view>
2
3
# 2、block wx:if
因为 wx:if
是一个控制属性,需要将它添加到一个标签上。如果要一次性判断多个组件标签,可以使用一个 标签将多个组件包装起来,并在上边使用 wx:if
控制属性。
<block wx:if="{{true}}">
<view> view1 </view>
<view> view2 </view>
</block>
2
3
4
注意: block
并不是一个组件,它仅仅是一个包装元素,不会在页面中做任何渲染,只接受控制属性。
# 3、wx:if
vs hidden
【了解】
因为 wx:if
之中的模板也可能包含数据绑定,所以当 wx:if
的条件值切换时,框架有一个局部渲染的过程,因为它会确保条件块在切换时销毁或重新渲染。
同时 wx:if
也是惰性的,如果在初始渲染条件为 false
,框架什么也不做,在条件第一次变成真的时候才开始局部渲染。
相比之下,hidden
就简单的多,组件始终会被渲染,只是简单的控制显示与隐藏。
一般来说,wx:if
有更高的切换消耗而 hidden
有更高的初始渲染消耗。因此,如果需要频繁切换的情景下,用 hidden
更好,如果在运行时条件不大可能改变则 wx:if
较好。
# 4、总结
hidden
属性用于频繁切换,切换较少时,建议使用 wx:if
。用法:
wxml中:
<view hidden="{{ifShow}}">显示或隐藏</view>
js中:
Page({
data: {
ifShow: false // 由于hidden代表一种否定(或称:取反),所以这里为false,上面的view标签才能显示
}
})
2
3
4
5
# 十四、模板与引用【熟悉】
vue中有插槽的概念,小程序中有模板与引用,这两者还是比较像的。我们先来看看怎么玩。
# 1、模板创建
在 pages/home/
目录下创建 templates
文件夹,里面用于存放模板文件。我们新建 item.wxml
文:
<template name="box1">
<text bindtap="txtFn">box1: {{content}}</text>
</template>
<template name="box2">
<text bindtap="txtFn">box2: {{content}}</text>
</template>
2
3
4
5
6
7
# 2、模板引用
模板引用分两种,一种是 可传值模板
(import),另一种是 代码块模板
(include),当然,这两个名称是我自己起的,为了方便大家记忆。
# * 可传值模板
在 html.wxml
中:
<import src="./templates/item.wxml" />
<template is="box1" data="{{content: txt}}"></template>
2
这里通过import标签引入模板,通过template标签使用模板,使用is属性来指定调用 item.wxml
中哪个模板,使用data属性来传值。
这里大家要注意,创建模板时,我们写的 bindtap="txtFn"
,实现txtFn的方法,需要写在 调用方
的js文件中,而非模板的js文件。
// home.js
Page({
data: {
txt: '叩丁狼H5大前端'
},
// 可供模板调用的方法
txtFn(){
console.log('打印...')
}
})
2
3
4
5
6
7
8
9
10
# * 代码块模板
在 templates
目录中新建 box1.wxml
和 box2.wxml
两个模板,分别写入:
<!-- box1.wxml -->
<view>box1</view>
2
与
<!-- box2.wxml -->
<view>box2</view>
2
在 home.wxml
中调用到指定位置:
<include src="./templates/box1" />
<view>上面是box1模板,下面是box2模板</view>
<include src="./templates/box2" />
2
3
刷新浏览器即可看到效果。
# 十五、WXS模块【掌握】
WXS 代码可以编写在 wxml 文件中的 <wxs>
标签内,或以 .wxs
为后缀名的文件内。
WXS(WeiXin Script)是小程序的一套脚本语言,结合 WXML,可以构建出页面的结构。
wxs可以说就是为了满足能在页面中使用js存在的,在wxml页面中,只能在插值中写简单的js表达式,而不能调用方法,例如想取出一个字符串的最后一位,就不能调用slice()方法。
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在page的data对象中先把这个字符串截取好赋给某个变量,然后在页面中使用这个变量,但是问题又来了,如果变量多了呢,是不是要定义很多次?wxs就是弥补了这样的短处。
相对来说wxml中使用js语法就比较薄弱了,wxs就是弥补了这样的短处。
# 1、使用方法
- 写好wxs文件 然后使用
module.exports
导出要使用的方法或变量 - 在待使用页面 使用
<wxs src="/path" module="tools" />
引入 - 在插值{{}}中使用
tools.method_name(para)
# 2、实用教程
# * wxs写法1
在 home
页面下,新建 test.wxs
,并写一段截取字符串的方法:
function my_slice(str,a,b){
return str.slice(a,b);
}
module.exports = {
my_slice: my_slice
}
2
3
4
5
6
在wxml文件:
<wxs src="./test.wxs" module="tools" />
<view>
{{tools.my_slice("123456789",0,5)}}
</view>
2
3
4
# * wxs写法2
在wxml文件:
<wxs module="tools">
function add(a, b){
var sum = a + b;
return sum;
}
module.exports = {
add: add
};
</wxs>
<view>
{{tools.add(3, 4)}}
</view>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# 十六、作业
# 作业1(初级)
自己想办法,借助官方文档,实现自定义轮播图焦点样式,如:
# 作业2(中级)
研究vantui如何引入到小程序中,具体教程可参考教学视频: 【硬核干货】小程序+Weapp自定义TabBar (opens new window)
# 作业3(高级)
已经上手的同学可以开始将《叩丁严选》 (opens new window)项目开始首页渲染,这是贯穿小程序阶段的作业。

